古代民窯之一,以燒白瓷著稱,窯址在今福建省德化縣。宋元時已燒制青白瓷,明代主燒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為,如達摩、觀音等,此外還有爐、尊、壺、樂器等器型,均名傳于世。德化窯的瓷質(zhì),胎、釉渾然一體,色澤光潤明亮,如脂似玉,潔白之中又閃牙黃,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為當時中國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窯繼續(xù)燒制白瓷,但產(chǎn)品以日用器皿為主,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窯還燒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窯白瓷曾大量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歐洲等國家,法國人稱之為“中國白”、“鵝絨白”。
仿品一般為模型注漿后分段安裝而成,判定時應注意:由于采用注漿成型工藝,故器內(nèi)會出現(xiàn)瓷漿流動紋路,一般成垂直狀,且胎體薄而輕,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鏡觀察一般有氣泡,無真品腴潤悅目之特征。
在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尤如印刷制品,給人之感覺是過于規(guī)整、死板、毫無生機。真品則為手工捏塑堆貼。在捏界面處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跡。對同一紋式同一對稱物體造型仔細觀察時,一般都有細微變化,正是這種微小的差異,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實性,同時也更顯示其自然和靈氣。
何朝宗款德化白瓷觀音像以460萬成交,成藝術(shù)品市場明珠。觀音像造型優(yōu)雅,線條流暢,展示何朝宗大師高超技藝和德化白瓷藝術(shù)。觀音菩薩端坐蓮花寶座,面容慈祥,為眾生祈福。此款觀音像為德化白瓷代表,將推動其藝術(shù)傳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