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鑒定的內(nèi)容:
1、辨?zhèn)危杭磋b定這件古董是真品,還是后代的仿真或偽作。這是鑒定工作的頭步,也是關鍵的一步。例如,一件帶有“大清康熙年制”年款的瓷器,應鑒別出它確是康熙時期制作的瓷器,還是后代仿造的偽品,要仔細識別。
2、斷代:即鑒定古董的制作的時代。例如,龍泉窯瓷器,宋、元、明均有生產(chǎn),要鑒別出它是宋代、還是元代事明代的產(chǎn)品。
3、斷窯口:即鑒定古董的產(chǎn)地,屬于某一窯口的產(chǎn)品。例如,一件印花青釉瓷器,要鑒別它窨是耀州窯制作還是臨汝窯制作、或是其它窯口制作的。
4、評價:即評定這件古董質量的優(yōu)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jīng)濟價值。例如,器物是否完整,是否有裂痕、變形等,然后評定其藝術水平如何?經(jīng)濟上值多少錢?對此種種應作出正確的評價。
藝術品的保護和修復既要傳承中國傳統(tǒng)技藝,又要學習借鑒西方技術方法。毫無疑問,藝術品的保護修護工作不是現(xiàn)在才有的,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都有自己傳統(tǒng)的保護修復藝術品的技術方法。這些傳統(tǒng)的技術方法往往需要經(jīng)過刻苦的學習和練習才能夠掌握,而且這些技法多是通過經(jīng)驗探索出來的。除此之外,這些傳統(tǒng)修復技法有自己特的修復工具和材料等等。而現(xiàn)代對文物藝術品的保護修復技術已經(jīng)取得非常大的進步,這也主要得益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通過化學、物理等實驗和技術手段可以讓藝術品的保護和修復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保護為主,修舊如舊、小干預”的文物藝術品修復方針,本著科學嚴謹?shù)木?,運用傳統(tǒng)文物修復技術,結合現(xiàn)代新的理念、技術、材料,還原文物藝術品的展示時間,充分展示文物藝術品的價值,為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服務。
修復范圍:陶器、瓷器、玉器、石器、木器,書畫裝裱修復、古籍修復、檔案修復、紡織品、竹木、漆器、皮革、提供各類收藏品的修復。
如何利用防護箱保護古玩瓷器?
古玩瓷器一定要安放在古玩箱內(nèi)交接換手,遇到多人鑒別欣賞時,切記要小心從古玩箱里取出鑒賞,待一個人欣賞完畢,把瓷器放回到古玩箱內(nèi)。下一個人再來欣賞時,要小心的再一次從古玩箱里取出,不要兩個人將瓷器直接手遞手的傳接,以防萬一失手。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從古玩箱中拿出時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有不能放在桌面上或外面的任何地方,怕被風吹倒。帶座、帶蓋的瓶器從古玩箱中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
鑒定細節(jié):就比如“大明弘治年制三足雙耳鼎”,該藏品底部的文字:“大明弘治年制”。市場價值應該在兩、三百萬元以上。屬于那個年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