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見到古玉珍品,而國內(nèi)的古玉專場很少見到,而且國內(nèi)的拍賣市場也沒有完全放開,現(xiàn)在如果藏家把古玉藏品帶到中國拍賣公司,通常情況下都是會被拍賣行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拒絕。
目前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使參與古玉收藏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同時,人們的理財觀念也在悄然改變,現(xiàn)在很多人都已經(jīng)是不再愿意將錢保存到銀行中了,黃金有價玉器無價,更是深入人心,現(xiàn)在有很多的人都已經(jīng)是認識到了古玉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了。
大小兼顧
一些剛入收藏界的朋友們,有些過于急功冒進了,經(jīng)驗不多,卻剛開始就買了個大件,后來發(fā)現(xiàn)是贗品,損失良多。
實際上就玉器本身來說,也不一定就是越大的越值錢,具體的價值還得結合年代、雕工、文化等方面綜合來看。對于新手來說,好還是從價格低的小件入手,等熟悉了再去介入大件。
清朝詩人查儉堂的《年窯墨注歌》曾言:“國朝陶瓷美無匹,爾來年窯稱。不讓汝定官歌均,何況永樂之坯宣德質?”詩篇中他對年窯,也就是古玩投資愛好者常掛在嘴邊的“聚寶盆”清朝官窯,不吝溢美之詞。同時,從他這首仿若打趣的短詩之中,我們也不難側面了解到古玩瓷器的品類之多,技藝之精。應了古玩收藏界的一句老話“亂世藏金,盛世藏瓷”,現(xiàn)在收藏投資瓷器的人越來越多,新人的不斷涌現(xiàn)也對其鑒別瓷器的眼力要求越來越高。究竟在古玩收藏與投資中,我們應當注意哪些要點呢?
當然,遠古時期的瓷器并不在這一行列之中,那已經(jīng)被劃入了文物的范疇,不具有古玩收藏的價值了;“罕”也是經(jīng)驗老道的收藏家納入考慮范圍的要素,常言道:“物以稀為貴”,瓷器當然也不例外。市面上越少見,它能給收藏者提供的購買欲就越大。
諸如清乾隆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汝窯天青釉水仙盤等一眾有價無市的瓷器,是所有收藏愛好者擠破頭都想納入懷中的寶物。后者出產(chǎn)的汝窯也是論程度上,所有瓷器品類中鳳毛麟角的,收藏界流傳的一句專話“縱有家產(chǎn)萬貫,不如汝瓷一件?!币灿∽C汝窯的珍貴的確如此。
而作為以投資為主要目標的入行者,其要求與門檻就顯得更加高了,筆者在這也對這類玩家說出自己的拙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