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設計噴氨格柵(AIG)是將煙道截面劃分為若干個控制區(qū)域,每個控制區(qū)域有若干的噴射孔。噴氨格柵包括噴氨管道、支撐、配件和氨氣分布裝置等。設計時,噴氨格柵的位置及噴嘴形式是根據(jù)鍋爐尾部煙道的布置情況,通過模擬流場試驗來選擇的。同時,應通過煙道設計的優(yōu)化及加設煙氣導流板,使進入SCR反應器的煙氣氣流保持均勻。噴氨格柵設計不當或煙氣氣流分布不均勻時,容易造成NOx和NH。
某600MW機組于2013年11月建成SCR脫硝裝置,設置2個反應器。每個反應器設置21根噴氨支管,無流量孔板和壓差測量管,出口煙道設有14個煙氣取樣孔。該機組脫硝系統(tǒng)于2015年8月進行噴氨格柵(AIG)優(yōu)化調整。
熱態(tài)調試前,SCR出口NOx濃度大偏差為61.89%,平均偏差17.96%; 熱態(tài)調試后,SCR出口NOx濃度大偏差為7.89%,平均偏差3.89 %; 經(jīng)調試后,改善氨氣煙氣混合均勻度,提高催化劑利用率,調試前后每千克NOx氨耗量下降36.68%。 通過噴氨格柵(AIG)優(yōu)化調整,出口NOx分布更均勻,更好的了脫硝效率;同時降低了氨耗量,減少運行成本,也降低了硫酸氫銨(ABS)形成的風險。
#鍋爐裝機容量660MW,共配置2臺SCR反應器,采用高溫高塵布置。煙氣在鍋爐出口處被均分成兩路,每路煙煙氣并行分別進入一個垂直布置的SCR反應器,其截面尺寸為4.8m×9m,煙氣向下流過整流器、催化劑層。煙道內設計煙氣流速不大于15m?s-1,催化劑區(qū)域內流速為4~5m?s-1。
圖3為反應器出口煙道的速度場分布示意圖,從圖可知,出口煙氣流速與負荷關系密切,且與測孔位置有關。3種負荷工況下,B側速度均值分別為14.1、11.3、8.4m?s-1,A側均值分別為13.8、10.6、8.3m?s-1,均值比分別為1.02、1.07、1.00。
每套噴氨格柵對應25根噴氨支管,而每5根噴氨支管一組控制一塊區(qū)域,測孔與噴氨支管對應關系為:A1或B1(支管1~5)、A2或B2(支管6~10)、A3或B3(支管11~15)、A4或B4(支管16~20)、A5或B5(支管21~25)。每路支管控制8個噴嘴,支管的開度范圍為1~10,每根氨分配管上均設有手動調閥可以調節(jié)各支管的氨噴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