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加工方式不同,通常將鈑金加工分為兩類:
非模具加工:通過NCT(數(shù)控沖床),鐳射(激光切割機),數(shù)控折彎機床,鉚釘機等加工工具對鈑金進行加工的工藝方式,一般用于樣品制作,成本較高。
模具加工:通過固定的模具,對鈑金進行加工,一般有下料模,成型模,主要用于批量生產,成本較低。
通常,鈑金工藝要經(jīng)歷圖紙分析&展開,下料,加工成型,表面處理等多個步驟。
設計&圖紙展開
得到需求后,首行合理的圖紙設計,并根據(jù)客戶要求不斷完善圖紙。圖紙完成后,對圖紙進行展開,并以確定加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圖紙設計及展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終成品是否符合要求,所以在設計&展開時要符合各項要求,同時盡量減少消耗與材料浪費。
下料
下料是將材料根據(jù)展開切割成所需要的形狀。下料的方法很多,按機床類型和工作原理可分為剪切,沖切,激光切割。
加工成型
加工成形是鈑金工藝中重要的一步,可分為手工成形和機器成形兩種。
手工成形往往作為補充加工或修整工作,很少采用。但在加工些形狀較為復雜或易發(fā)生變形的料件時,仍離不開手工成形。手工成形是利用一些簡單的工裝夾具來完成。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彎曲、放邊、收邊拱曲、卷邊以及校形等。
表面處理
表面處理對產品表面所起的裝飾及防護作用被許多行業(yè)所認可。在鈑金工藝中,通常采用的表面處理方式有電鍍、噴涂及其它的一些表處方式。
鈑金在下料及沖孔時會有R角及毛邊的產生。尤其在量產一個階段模具有所磨損之后,毛邊會更為嚴重,甚至會割傷手指頭。因此在出圖制作模具時,就依功能,明確標示出毛邊方向。
鈑金設計經(jīng)驗總結 :孔間距及散熱孔設計
1、兩個相鄰的孔,孔邊到另一孔邊的短距離,好不得小于料厚的1.5倍,否則母模容易崩裂而使生產線斷線。斷線、修模等都是造成本增加獲利降低的元兇。若情非得已一定要小于料厚的1.5倍,則運用跳格方式。
2、模具制作上以圓孔堅固好制造維修,唯開孔率較低。3、以正方形孔開孔率高,但因是90度角,角邊容易磨損崩塌,造成要修模而停線。而六角形的Honeycomb其大于90度的120度角比正方形孔開孔更堅固但開孔率在邊緣比正方形孔差一點。
鈑金件沒有特定的結構要求,一般是根據(jù)產品需要進行設計,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前提下,所設計的結構要做到易加工、成本低、美觀。例如電氣柜的門,可以采用外掛式,也可以采用內嵌式,這就要根據(jù)設計需要選擇,不同的結構,門的設計就會不同,外掛式門的材料厚度一般會比內嵌式的要厚,并且需要焊加強筋強度??傊?,鈑金設備結構設計沒有固定的框架可以套用,要根據(jù)產品而變化,這也是鈑金設計的難點。
在鈑金產品設計及工藝設計中,鈑金是一種針對金屬薄板的一種綜合冷加工工藝,廣泛應用于機械設備的研發(fā)制造,涉及產品眾多,包括自助終端、機柜、機箱、機房、配電柜、CNC機床等。
對于鈑金產品設計而言,設計師能否在設計中熟練運用鈑金工藝,直接關系到產品生產制造的難易程度乃至成敗。鈑金工藝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方面的內容,包括鈑金構建方式、鈑金沖孔及切口的設計、凹槽及沖孔、造型的印貼、模具和沖孔、折彎等。鈑金材質能否科學合理的運用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鈑金工藝的熟練程度起到很大的作用。鈑金工藝熟練度越高,越容易實現(xiàn)產品的生產制造。
鈑金產品設計
在鈑金產品設計中,設計師需要對產品的材質及其所適用的處理工藝進行深入的了解,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產品后期的生產制造,在造型設計、色彩表達、材質選用、人機界面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并在實現(xiàn)設備結構功能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靈活設計,使產品簡潔美觀,使用簡便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