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三代經(jīng)秦漢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的專有裝飾用品。兩宋時經(jīng)濟發(fā)達,商業(yè)繁榮,由于手工業(yè)技術進,玉器加工變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賞玉之風大盛。此時出現(xiàn)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細膩、構思奇妙的玉擺飾、玉佩件。
軟玉常見顏色有白、灰白、綠、暗綠、黃、黑等色。多數(shù)不透明,個別半透明,有玻璃光澤。軟玉的品種主要是按顏色不同來劃分的。白玉中佳者白如羊脂,稱“羊脂玉”。青玉呈灰白至青白色,有人將灰白色的青玉稱為“青白玉”。碧玉呈綠至暗綠色,有時可見黑色臟點,是含雜質如鉻尖晶石礦物等所致。當含雜質多而 呈黑色時,即為珍貴的墨玉。黃玉也是一種較珍貴的品種。青玉中有糖水黃色皮殼,現(xiàn)有人稱其為“糖玉”。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為“粉玉”?;⑵ど膭t稱為 “虎皮玉”等。
琮
古玉器名。外方內圓的管形玉器。玉琮的用途很多,據(jù)(三禮》及漢儒解釋,有祭禮時用以祭地、斂尸時放在腹部、朝聘時諸侯持以敬獻君夫人等。今人則據(jù)其形狀及紋飾認為是貫通天地的一種法器,是圖騰柱,是巫師用以溝通神靈的工具等。玉琮以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所見多,大汶口文化、石峽文化等遺址中也有發(fā)現(xiàn)。到商代玉琮亦比較常見,但器形較短矮,不似良渚文化的那么細長高大。漢以后似已不再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