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說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后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么動靜一樣,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也可見匠人們高超的制作工藝了。
唐三彩是一種多色彩的低溫釉陶器,它是以細膩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鉛的氧化物作助溶劑,目的是降低釉料的熔融溫度。在燒制過程中,用含銅、鐵、鈷等元素的金屬氧化物作著色劑融于鉛釉中,形成黃、綠、藍、白、紫、褐等多種色彩的釉色,但許多器物多以黃、綠、白為主,甚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種或兩種,人們統(tǒng)稱為“唐三彩”。
唐三彩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自唐貞觀統(tǒng)治以來,這個國家繁榮昌盛。唐三彩作為一種隨葬工具,是按照官員身份埋葬的,形成了深葬的習俗。從原材料來看,它主要用于一種器皿,如黃、綠、白或黃、綠、藍等顏色,形成了豐富的藝術效果。它是一種以細白土為胎料,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的多色低溫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