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佛像是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瑰寶,從古至今,人們對各種雕刻佛像藝術便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當我們走進寺廟,遁入佛門風光,不僅能聽到晨鐘暮鼓,還能看到各種形態(tài)各異的石雕佛像。供奉在寺院中的石雕佛像不僅形態(tài)不一,而且規(guī)格大小也各不相同;有的石雕佛像高大挺拔,有的石雕佛像則小巧細致。
因此,自唐朝開始后,寺廟石雕佛像多以胖為美,石雕觀音菩薩像也從這個時期開始變得身材豐滿富態(tài),表情莊嚴慈悲。同時,這一時期的寺廟寺廟佛像還有很多細節(jié),他們更注重一些實用性,摒棄了一些并不常用的佛像,大多以一些主佛為雕刻對象,常見的有石雕如來佛、石雕觀音、石雕釋迦摩尼佛等等。
縱觀全國的石雕產(chǎn)業(yè)帶,其分布十分有特點,北有河北曲陽,南有福建惠安;還有山東嘉祥和浙江青田等等。不同的石雕產(chǎn)業(yè)帶所擅長的雕刻工藝并不相同,其所擁有的石材資源也不同。河北曲陽盛產(chǎn)晚霞紅等石材,在當?shù)厥稚瞄L雕刻制作各類城市景觀石制品;山東嘉祥則擁有許多青石等,其十分擅長雕刻制作大型石雕山門。而浙江青田則是壽山石石雕的鼻祖,其溫婉細膩的人文情懷,正一錘一鑿地烙印在微型石雕工藝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