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北京預制水泥燈桿底座,路燈預制水泥燈桿底座,電話預制水泥燈桿底座,定做預制水泥燈桿底座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支座的高度為450-800mm;所述座體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該正方形的邊長為200-350mm。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減重通孔的直徑為100-150mm。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減重通孔呈圓臺結構,該圓臺的錐角為1-10°。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定位絲桿與支座邊緣的間距w為35-50mm。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支座上端近端部外壁沿周向連接有混凝土輔助定位層,該混凝土輔助定位層的厚度為100-150mm;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外端位于環(huán)形凸臺外端的外側。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環(huán)形凸臺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該正方形的邊長為300-500mm;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為350-600mm。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上端面與支座上端面之間的間距h為40-60mm。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外側壁連接有防粘層。
上述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中,所述減重通孔內(nèi)套設有PVC管。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通過在支座上設置減重通孔,使得支座重量顯著降低,便于工人直接搬運,而無需借助其他起重設備,使得安裝變得方便快捷。定位絲桿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方便在燈桿安裝時,起到支撐的作用,方便操作人員在不依靠其他設備的情況下,將燈桿從水平狀態(tài)撐至豎直狀態(tài),并且,合理設置定位絲桿位于支座外的長度及定位絲桿與支座邊緣的間距,使燈桿在豎起的同時,燈桿底部的通孔即可方便快捷地套入定位絲桿內(nèi),進一步提高安裝的便利性及安裝效率。同時,為了方便減重通孔在開型后的脫模,將其設計為圓臺結構。進一步優(yōu)選地,為了使支座在較小的體積狀態(tài)下,即可擁有較穩(wěn)固的支撐能力,在支座上端近端部設置混凝土輔助定位層,且該混凝土輔助定位層的覆蓋面積大于環(huán)形凸臺的覆蓋面積,從而顯著增強支座的穩(wěn)定性。將該混凝土輔助定位層設計成低于支座上端面,是預留支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底部復填的土壤趨于緊實而出現(xiàn)下沉,使混凝土輔助定位層始終可以支撐支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中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支座1、座體1a、環(huán)形凸臺1b、鋼筋支架1c、減重通孔1d、定位絲桿2、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防粘層4、PVC管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包括支座1,所述支座1的高度為450-800mm;所述支座1由呈柱狀的座體1a、一體成型在座體1a底部的環(huán)形凸臺1b及分布在座體1a和環(huán)形凸臺1b內(nèi)的鋼筋支架1c組成;所述座體1a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該正方形的邊長為200-350mm。
在支座1中部沿高度方向設有減重通孔1d,所述減重通孔1d的直徑為100-150mm;在支座1上端面沿周向均布有若干定位絲桿2,定位絲桿2下端延伸入座體1a內(nèi)且與鋼筋支架1c焊接;所述定位絲桿2位于支座1外的長度為35-50mm,相應地,定位絲桿2與支座1邊緣的間距w為35-50mm。燈桿底部的安裝座與支座大小相適應,定位絲桿外露,可作為燈桿豎起時的支點,從而不需要起吊設備即可方便操作。定位絲桿的長度及其位置的合理設置,使燈桿在豎起后,燈桿上的定位孔可以方便地穿入定位絲桿,使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優(yōu)選地,為了方便產(chǎn)品在成型后的脫模,所述減重通孔1d呈圓臺結構,該圓臺的錐角為1-10°。該減重通孔可以上大下小,也可以上小下大。
進一步地,為了使支座更加穩(wěn)固,在支座1上端近端部外壁沿周向連接有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該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的厚度為100-150mm;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外端位于環(huán)形凸臺1b外端的外側。同時,在本實施例中,環(huán)形凸臺1b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該正方形的邊長為300-500mm;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的橫截面輪廓為正方形,正方形的邊長為350-600mm。混凝土輔助定位層的覆蓋面積大于環(huán)形凸臺的覆蓋面積,形成上大下小的結構,使支座的穩(wěn)定性得到有效提高。為了方便施工,提高施工速度,在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外側壁連接有防粘層4。防粘層可采用毛氈或者是其他具有一定硬度的薄形材料,例如泡沫板等。
優(yōu)選地,所述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上端面與支座1上端面之間的間距h為40-60mm。將該混凝土輔助定位層設計成低于支座上端面,是預留支座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底部復填的土壤趨于緊實而出現(xiàn)下沉,使混凝土輔助定位層始終可以支撐支座。
使用時,在地基上挖好孔,然后在底部復填3-5cm的土壤,將本實用新型的基礎結構旋轉(zhuǎn)在土壤上,四周復填部分土壤,土壤高度不超過支座高度的一半,再往減重通孔內(nèi)填充土壤,并夯實,然后將燈桿底部安裝座抵住定位絲桿,兩個操作人員,從燈桿中部將燈桿推起,使燈桿垂直立于支座上,經(jīng)過輕微調(diào)整使定位絲桿穿過燈桿底部安裝座上的通孔,鎖緊螺絲,然后通過擺動燈桿,調(diào)整燈桿的垂直度,調(diào)整完成后,復土將支座完全包裹。后在支座上端近端部外圍的土壤上搭好模具,在模具內(nèi)壁覆蓋上毛氈,澆注混凝土輔助定位層3好可。毛氈可以實現(xiàn)快速脫模,提高模具的利用率。
實施例2
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路燈燈桿安裝用鋼筋混凝土預制基礎結構,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所述減重通孔1d內(nèi)套設有PVC管4。采用PVC管的結構,減重通孔內(nèi)即為柱狀結構,孔內(nèi)不需要脫模工序。使用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征的范圍內(nèi),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nèi)容所作出局部更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并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內(nèi)容,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征的范圍內(nèi)。
1.管溝開挖
(1)開挖溝槽根據(jù)設計確定溝道各段的高程及開挖深度,溝道位置定位放線后,石灰撒白線。
由于紅白路燈項目時新增的完善功能項目,在該項目施工前,各條路的人行道下已經(jīng)施工完光電和電信管道,同時還有污水、給水的支井,為避免造成以上的項目不受破壞,電纜管溝采用人工進行開挖,
開挖后的土全部采用汽車運至場外堆棄,邊挖邊將土集中由人工運至現(xiàn)場一地點,統(tǒng)一上車外運;溝槽開挖完畢達到要求后,進行人工精平,用打夯機夯實后壓實度大于或等于85,方可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當土基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現(xiàn)場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換土。
具體施工規(guī)范及要求:較好的土,可直接夯實即可;含水量大、松軟呈橡皮狀的土,更換和加固,如遇腐植土不能作為基土,應進行更換; 土壤過干或過濕應適當加水或曬干,以達到夯實佳含水量為宜;土方開挖后,全線沿溝設置安全警示燈,以防摔傷等事故。
電纜的中間接頭按標準的干包接頭做法施工,做到接頭牢固可靠,并盡量減少中間接頭。電纜彎曲半徑不小于規(guī)定,從手孔井至各燈具之間的管內(nèi)電纜敷設、進入控制箱、配電箱的終端頭應有記載電纜規(guī)格、型號、線路名稱、回路等的電纜指示牌。
在地下管內(nèi)的電纜不得有接頭或傷痕,電纜穿管后,管土用絕緣布包扎或塑料套接。電纜穿越涵洞和橋時,采用¢1200鍍鋅鋼管管道包封,并每隔4米采用5050的方鋼固定作為鍍鋅鋼的支撐。
3.控制箱的安裝
控制箱安裝施工時嚴格按照《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高壓電器施工及驗收》(GBJ147-9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母線裝置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149-90)、《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一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J50171-92)的規(guī)定進行。
工藝流程:設備開箱檢查→設備搬運→柜體穩(wěn)裝→柜內(nèi)二次線配線→試驗調(diào)整→驗收送電運行。安裝時應按照施工圖紙的布置,按順序?qū)⒐穹旁诨A型鋼上
全國預制水泥燈桿底座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