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又有車,還不如有幾枚袁大頭
服務項目 |
瓷器,玉器,錢幣,字畫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中國古錢幣也稱古代貨幣,是當時商品交換的產(chǎn)物。中國古錢幣形狀各異,品種眾多,創(chuàng)造了70多項世界之,可以說其上印制的圖案、花紋、文字都記錄著歷史,是一個國家歷史發(fā)展的縮影。
而袁大頭的誕生,也是錢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為了解決軍費和提高個人政治地位而發(fā)行的銀元貨幣,因這些銀元鑄有他的側身圖像而得名。
“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凱就任“臨時大”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wěn)定,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于是發(fā)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tǒng)一幣制”。鑄造跨度從1914年至1951年,總發(fā)行量超過 7.5億枚。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fā)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
“袁大頭”銀幣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民國3年版的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民國8、9、10年版的為“中華民國*年造”;背面圖案均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中圓”(伍角)、“貳角”、“壹角”字樣,后幾種上方分別有“每二枚當一圓”、“每伍枚當一圓”和“每十枚當一圓”的字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fā)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
說起袁大頭相信好多人都知道,“袁世凱像”銀元的俗稱,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的俗稱。“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廣、影響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有的人家中可能還有一兩枚,有的說袁大頭就值幾百上千元,也有人說能達到百萬以上,到底袁大頭值不值錢?相信很多愛好古錢幣收藏的都被搞糊涂了。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