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幣市場價值一路飆升,但您懂得區(qū)分嗎?
服務(wù)項目 |
瓷器,玉器,錢幣,字畫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收藏與研究銅元,注重版別品種之多,故每得一批銅元,總要仔細觀察、對比,以期有新的發(fā)現(xiàn),增加新的藏品,集幣之樂莫過于此。因此在收藏與研究中,對其進行較詳細的分類和深層次的探討就顯得十分必要。中國銅元的種類之多、版式之雜,恐怕沒有與之相比的,但只要掌握規(guī)律,仔細觀察,是能夠涇渭分明的。
一、中國銅元從內(nèi)涵上區(qū)分有三個方面
(一)從銅質(zhì)上來區(qū)分
中國銅元就其銅質(zhì)來講大體上有四種。一是紅銅質(zhì),又稱紫銅,顏色呈紫紅色,在機制銅元中為常見,清和民國初規(guī)定其成分為銅95%,鉛4%,錫1%??倧S及地方廠初所鑄銅元多為紅銅質(zhì);二是黃銅,顏色呈金黃色,其成分主要為銅鋅合金,據(jù)說為60%銅和40%鋅。銅鋅合金的銅元主要有奉天光緒元寶十文、二十文銅元,其次是廣東民國時期的銅仙幣、廣西民國壹仙銅幣、云南銅仙幣及四川軍銅元等;三是雜銅,也稱青銅,顏色呈暗黃色,其成分主要為銅、鉛等成分組成,原料多是收熔舊制錢或民間雜銅。如山西中華銅幣及各地后期鑄幣;四是白銅,因其含鎳成分較多,故也有人稱之為鎳幣。其主要成分一般是60%銅和40%鎳混合而成。中國銅元中所見的白銅幣,一般為試機或呈樣幣,均較為珍貴。
(二)從文字及圖案上來區(qū)分
中國銅元由于鑄造廠局多,加之熱處理不得法,幣模容易損壞,即使同一幣模,中途修版后再鑄又有變化,其版式的不同,大多體現(xiàn)在文字及圖案上。
在文字的區(qū)別上,有大字、小字之別,如云南大清銅幣有大“云”字、小“云”字;吉林大清銅幣有大“吉”字、小“吉”字;福建官局銅元有大“閩關(guān)”、小“閩關(guān)”等。英文字也有大小之分,如北洋光緒元寶二十文銅元背英文及湖北光緒元寶十文銅元背英文等,都有大小區(qū)別。除此之外,“寶”字也有“缶”寶、“爾”寶之別,位置有“高寶”、“低寶”之別;大清銅幣正面中心的紀地文字有陰文、陽文之別;在字體上還有楷書、隸書區(qū)別等。
圖案的區(qū)別就更多了,如龍圖有坐龍、立龍、飛龍、蟠龍、乙字龍、方龍、部頒龍和新版龍等;龍尾又有長尾、短尾、齊尾及大小尾;龍須又有直須、卷須及長短之分。另外,各地龍還有各地特點,如北洋龍、山東龍、湖北龍、湖南龍、奉天龍、吉林龍、浙江龍等。龍圖外有的配有珠圈,有的無珠圈,珠圈又有大小之分,珠點也有多少之別,若細分就更多了。
在花紋的裝飾上,如花星有一點、兩點、五點、六點等,有十字星、米字星、五角星、扁菊花、圓菊花、梅花、萬年青、金錢圖、太極圖、圖、古布圖、十八星圖等。其他裝飾性圖案也很多,如嘉禾圖、雙旗圖、三旗圖、曼葉圖等,各地圖案都有其特點與不同。因此,中國銅元的文字、龍圖、云飾、花飾豐美多姿,各省均有數(shù)十種,舉不勝舉,它為中國燦爛絢麗的貨幣文化增添了異彩。
(三)從銅元面值上區(qū)分
中國銅元面值種類繁多,恐怕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的。主要有六類:以“文”分等次的有五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二文、一文;以“仙”分等次的有五仙、二仙、一仙;以“分”分等次的有五分、二分、一分、半分、五厘;以“枚”分等次的有五十枚、二十枚(雙枚)、十枚、五枚、一枚;
以“個”分等次的有當一百個、當五十個、當二十個、當十個;還有直接與銀元掛鉤的稱謂:市銀一分五厘、當銀元半分等。通常流通的多為十文和二十文兩種,其鑄額特大,十文者人們稱之為當十銅元或“單銅元”,二十文者人們稱之為當二十銅元或“雙銅元”。
銅元的流通具有明顯的區(qū)域性,大體上湖北、江西、北京等地多流通雙銅元,單銅元的流通區(qū)域廣,除大銅元流通的區(qū)域和邊疆地區(qū)外,幾乎在全國范圍內(nèi)通用。而單銅元與雙銅元在流通區(qū)域的某些地區(qū),隨著政治經(jīng)濟情況的變化而出現(xiàn)相互交錯現(xiàn)象。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