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王大凡福祿壽喜瓷板畫,王大凡的瓷板畫真品,王大凡瓷板畫,王大凡瓷板畫仿品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王大凡瓷板畫價格和鑒定方法介紹。
王大凡是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的代表,其傳世的近千幅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以畫孕詩,詩畫結合的藝術風貌。如果說他早年的作品用畫筆向人們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那么他中年的作品就是傳達一種禪意,晚年的作品則表達了一種精神境界。中國畫大家林風眠、潘天壽、周昌谷、吳山明等稱王大凡是一位藝術修養(yǎng)的“陶瓷文人畫大師”,如果不是當時景德鎮(zhèn)環(huán)境閉塞,缺乏宣傳, “大凡先生人物畫藝術造詣可以與海上大家相媲美。
近些年來王大凡瓷板畫拍賣市場上價格相當不菲,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些王大凡瓷板畫作品價格參考:
920萬成交王大凡 粉彩“福壽無疆”人物大瓷板
960萬成交王大凡 禹王治水圖 粉彩瓷板
201.6萬成交王大凡 淮上漁者人物瓷板 2012年寶誠成交作品
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些王大凡瓷板畫鑒定的技巧:
1、筆觸。王大凡用筆用線非常的遒勁,似傳統(tǒng)線描法中的高古游絲描、鐵線描一類。多是中鋒用筆,樸拙、厚實、圓潤,章法別致,有裝飾味,這是王大凡與王琦用筆畫人物畫的大區(qū)別。而模仿品勾線難學其骨,少圓潤勁拔之韻味,有的中、側鋒并用,不得要領。
2、臉部刻畫。王大凡刻畫人物臉部非常的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有西畫中的素描關系和光影變化,暈染手法特,立體感強。王氏畫仕女以“丹鳳眼”、“櫻桃嘴”冠之,特點鮮明,并形成一種慣用的程式。
3、繪畫作品背景。王大凡瓷板畫中人物畫背景多勾描蔥郁林木,竹石茅屋,野卉山花,染色青翠,草綠、翠綠、深綠幾個層次明顯,筆法一絲不茍。 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厚重之中少陰陽層次變化,色調過渡生硬,少潤澤之感。
從王氏作品設色來看:一是畫面絢麗照人,光彩艷發(fā),畫場面大、人物多的作品,總是根據主題需要,主角多用鮮艷奪目的色料(如胭脂紅、西赤等),次要人物一般以赭、黃、藍色陪襯;
二是填色較厚實,人物畫在雙勾白描稿的基礎上,多用濃重、深沉、艷麗的色彩,作多層次的渲染,注重明暗層次和冷暖變化,有傳統(tǒng)工筆重彩的藝術效果。
4、“落地彩”。王大凡研究出“落地粉彩”畫法,不用玻璃白填底色,直接將色料填繪在瓷胎上,再罩雪白、水綠之類料色,簡化工藝,畫意更濃。
5、款識。王大凡書法以行書為佳,俊逸秀美,平淡見精妙,精審且遒麗。題款時多是在詩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常見落款為:“黟山大凡王堃作于希平草廬”、“黟山樵子大凡寫于昌江之希平草廬”、“黟山大凡王堃畫于昌江”、“黟山王大凡畫”、“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畫”等。常見印款為:“大凡”、“王堃”、“王大凡作”等篆款。底款為“希平草廬”。
縱觀王大凡一生的創(chuàng)作,王大凡作品追求“文人畫”,以雅俗共賞貫穿,并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傳世作品精美絕倫,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蘊畫于詩的藝術風貌。在“珠山八友”的數位畫家中,除王琦屬大寫意外,其他畫家均為兼工帶寫、婉約內斂的小寫意,王大凡作品就是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和審美理念的典型代表。
20世紀40年代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周年,是王大凡陶瓷藝術的鼎盛時期。此時的王大凡在各種藝術思潮的激蕩下,對新時代的藝術充滿了憧憬,懷著對新中國的滿腔熱情創(chuàng)作了《駿馬獻給總司令》《面壁十年》《大禹治水》《闖王進京》《卓文君》《松下聽琴圖》《新八仙》《竹林七賢》等力作。
王大凡在長達六十年繪畫生計中,其瓷藝“文人畫”的風格和尋求,都是以“老少皆宜”貫穿。“珠山八友”中的十位畫家,除王琦屬大適意外,其他是兼工帶寫、婉約內斂的小適意,這種藝術表現方式和審美理念,其實質便是“老少皆宜”。作為人物畫家,王大凡還非常重視內容與方式的一致。如他的《風塵三俠》、《秉燭達旦》、《岳母刺字》、《梁紅玉伐鼓戰(zhàn)金山》等著作的表現方式,都是依據內容的需求而深化的。
王大凡瓷板畫價格和鑒定方法介紹
2008年拍賣的王琦粉彩瓷板《漁翁圖》以1241.5萬元成 交;2009年拍賣的王大凡一件《黃山四千仞》瓷板拍出1780萬元的;而在2011年的春季拍賣會上,王大凡的粉彩瓷板畫《禹王治水圖》以1920萬元創(chuàng)個人成 交紀錄。在不到數十年的時間里,“珠山八友”瓷板畫的成 交價格從幾萬元直線上升到幾十萬,甚至上千萬元。
王大凡是一位高產的瓷板畫大師,民間流傳四條屏居多,例如五子登科、漁區(qū)耕讀、四大美女、春夏秋冬、八仙過海、琴棋書畫等等。王大凡是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的代表,他的畫風古樸,構思嚴謹、氣勢灑脫,其傳世的近千幅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以畫孕詩,詩畫結合的藝術風貌。
王大凡(1888到1961),名堃,號希平居士,又號黟山樵子,齋名希平草廬。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是將國畫藝術和詩、書、畫、印運用到陶瓷裝飾上的代表,其傳世藝術作品,充分體現了以詩入畫,以畫孕詩,詩畫結合的藝術風貌。1901到1920年,王大凡受汪曉棠影響較深,早期畫的仕女與汪曉棠畫的仕女一脈相承。王大凡與王琦于1916年到上海觀摩海上畫派作品,并結識吳湖帆先生。1922年,王大凡參加了由浮梁縣縣長徐仲亭等倡導,汪曉棠、王琦任副社長的“瓷業(yè)美術研究社”。1901年到1940年的39年間,完成了從古、圖案到傳統(tǒng)文人畫的轉型。
王大凡描寫人物臉部非常的細膩,考究明暗改動,有西畫中的素描聯系和光影改動,暈染辦法一起,立體感強。王氏畫仕女以“丹鳳眼”、“櫻桃嘴”冠之,特征顯著,并構成一種慣用的程式。
王大凡在長達六十年繪畫生涯中,不僅創(chuàng)造了“落地粉彩”技法,其兼工帶寫、構思嚴謹、用筆流暢的特點把逍遙自在的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此件王大凡款琴棋書畫四條屏瓷板畫用筆用線遒勁,似傳統(tǒng)線描法中的高古游絲描、鐵線描一類,中鋒用筆,樸拙、厚實、圓潤。人物臉部刻畫細膩,講究明暗變化,有西畫中的素描關系和光影變化,暈染手法特,立體感強。背景勾描林木,染色青翠,草綠、翠綠、深綠幾個層次明顯,筆法一絲不茍,書法俊逸秀美,精審且遒麗。品相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王大凡瓷板畫市場2009年拍賣*格僅僅百萬元的王大凡瓷板畫,在2011年單屏的成交價格飆升到了920萬元,兩年時間內拍賣成交價格漲了近10倍,這次王大凡的瓷板拍出近千萬元的價格,給市場傳遞了一個信息,就是和王大凡同期的“珠山八友”等藝人的作品價格將普遍上漲。收藏者在接受官窯器同時,已經將目光轉向近現代文人瓷畫上。這讓近現代陶瓷越來越受到藏者關注,也成了藝術品市場投資的新熱點。預測下一個十年,收藏瓷板畫必定是大勢所趨。
主營行業(yè):陶瓷 |
公司主營:景德鎮(zhèn)瓷器瓷板畫,禮品瓷大師瓷,藝術品--> |
主營地區(qū):江西景德鎮(zhèn)珠山區(qū) |
企業(yè)類型:私營股份有限公司 |
公司成立時間:2022-11-10 |
經營模式:服務型 |
公司郵編:33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