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別名 |
福祿壽三星神像,全堂佛神像,財神神像,壽星神像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產地 |
河南 |
包裝 |
木盒包裝 |
尺寸 |
3厘米~6厘米 |
加印LOGO |
可以 |
適用場所 |
家居 |
送禮對象 |
其它 |
制作工藝 |
雕刻 |
福祿壽三星是起源于漢族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福星,祿星,壽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賦予他們非凡的神性和特的人格魅力。這是屬于中國人自己的信仰,他們在漢族民間的影響力頗大,此三星屬于道教神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信仰,所以此三神也經常能夠在尋常巷陌中看到,千家萬戶都供得有道教神明,福祿壽三神仙成為漢族民間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實寫照。
明朝以后,漢族民間常把壽星與福、祿二星結合起來祭祀,合稱福、祿、壽,成為人們受歡迎的三個福神,作為漢族民間吉祥如意象征,故漢族民間祝壽時,常在正屋面墻上懸掛福、祿、壽的中堂兩側面壽聯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福祿壽三星高照,人們常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祝愿長輩幸福。道教創(chuàng)造了福、祿、壽三星形象,迎合了人們的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語。
常見福星手拿一個"福"字,祿星捧著金元寶,壽星托著壽桃、拄著拐杖。另外還有一種象征畫法,畫上蝙蝠、梅花鹿、壽桃,用它們的諧音來表達福、祿、壽的含義。福星根據人們的善行施賜幸福。古人認為歲星(木星,不是太歲)照臨,能降福于民,于是有了福星的稱呼。另有傳說,唐代道州有侏儒,唐德宗覺得有趣,命令每年要進貢幾名作宮奴,供他觀賞、玩樂。道州刺史陽城認為這不合人道,便冒著犯上的危險,要唐德宗廢除這項進貢。道州百姓感念陽城的恩德,認為他是福星下凡,便世代供奉,并融入了道教信仰,成為福星的具體人格化。
祿星掌管人間的榮祿貴賤,是北斗七星之前文昌宮中后一顆星,因為祿有發(fā)財的意思,所以漢族民間往往借了財神趙公明的形象來描繪他:頭戴鐵冠,黑臉長須,手執(zhí)鐵鞭,騎著一頭老虎。在道教的三星群像里,他卻是一位白面文官。
壽星又叫老人星,古人認為老人星主管君主和國家壽命的長短,也可給人增壽,成了的象征。壽星鶴發(fā)童顏,精神飽滿,老而不衰,前額,慈祥可愛。早在東漢時候,漢族民間就有祭祀壽星的活動,并且與敬老儀式結合在一起。祭拜時,要向七十歲上下的老人贈送拐杖。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