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藥用枳殼苗,藥用枳殼苗冠幅多少 |
面向地區(qū) |
產(chǎn)地 |
山東 |
|
園林用途 |
其它 |
品種 |
其它 |
品種純度 |
95% |
繁殖方式 |
嫁接苗 |
應用場景 |
花圃苗圃生 |
級別 |
良種 |
類別 |
果蔬類 |
枸橘苗的種植特點
貯運情況。紅星梨剛采收時果皮厚,果肉硬,后熟期10天以上,適于外運。室溫可貯存15天,在0℃--5℃條件下,可貯存60天。
枳殼高產(chǎn)栽培關鍵技術措施
培育好苗木,科學施肥,整形修枝,加強病蟲害,適時采收
積殼結(jié)果樹齡,空中壓條和嫁接苗木在栽后4—5年,實生苗木栽后8—10年才開花結(jié)果。通常在每年7月(大暑前后)果實尚未成熟時采收,采收不宜過遲,否則瓤大皮薄,加工的成品質(zhì)量差。
將采回的未成熟果實,自中部橫切成兩半(對開),曬干或烘干。曬時宜攤放在草席或草地上,先曬瓤肉一面,待曬至不粘灰土時,再翻曬果皮面,直曬至全干。曬時切忌粘灰、淋雨,也忌曬在石板或水泥地面上,干后才能
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為蕓香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以果實入藥。以自然脫落的幼果入藥者稱枳實;以近成熟的果實入藥者稱枳殼。果皮含揮發(fā)油、川陳皮素、檸檬醛、橙皮甙、檸檬苦素及維生素等。果肉中含檸檬酸等有機酸。近年來,從枳實和枳殼中,還分離出升壓成分交感醇和N-甲基酪胺。對家兔離體和在體子宮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能增加子宮的收縮力和緊張性;有升高血壓的作用;能使腸胃運動收縮整齊而有力。味苦、酸,性微寒。有行氣寬中,消食,化痰的功能。用于食積、痰滯、胸腹脹滿、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該品主產(chǎn)江西、四川、湖南等省,四川產(chǎn)者稱川枳殼,江西產(chǎn)者稱江枳殼,湖南產(chǎn)者稱湘枳殼。此處,湖北、江蘇、浙江、廣東、貴州等省亦產(chǎn)。
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要求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發(fā)芽的有效溫度為10℃以上,生長適溫為20~25℃,但可忍受的溫度為9℃左右??扇淌艿臏囟?,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40℃左右也不落葉;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但以土層深厚,質(zhì)地疏松,排水透氣良好的沖積土、砂質(zhì)土理想。土壤酸堿度適應范圍較廣,pH5.5~8.5均可生長,以pH6.5~7.5為。并且喜肥料充足??捎梅N子繁殖和嫁接繁殖。
1.種子形態(tài):柑果近球形,表面橙黃色或黃綠色,果皮粗糙,散有無數(shù)小油點及網(wǎng)狀隆起的皺紋,密被短柔毛,果有明顯的花柱基,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存在。每瓣內(nèi)有種子數(shù)枚。種子長橢圓形或卵狀三角形,表面有縱皺紋,圓,基部狹尖,為種臍所在。千粒鮮重約110克。
2.留種和種子培育:果熟期11~12月,選高產(chǎn)、質(zhì)量好的為采種母樹,采摘充分成熟的果實,搗破果皮堆積腐爛后洗出種子,隨即播種,如不能及時播種,可放稍濕潤細砂中保存。種子不耐干藏,種子發(fā)芽適溫為9~14℃。
3.繁殖方法:枳殼可采用種子繁殖,也可采用嫁接繁殖,種子培育的實生苗,容易引起混雜退化,產(chǎn)量不高,結(jié)果晚,要7~8年才能進入始果期,一般盛果期需10年以上。而嫁接繁殖可提前開花結(jié)果,生長健壯,產(chǎn)量高。
(1)種子繁殖法:可冬播,也可春播,冬播在當年采種后,春播在翌年3月上旬、中旬。在整好的苗床上(整地前要施足基肥,如廄肥、堆肥均可)。按行距30厘米開溝條播,再按株距3~6厘米均勻播下種子,蓋土后再蓋草,保持床土濕潤。出苗后及時揭去蓋草。當苗高10~15厘米時,結(jié)合中耕除草,追施一次人糞尿或尿素,夏秋間再追施一次肥,人糞尿每667平米施用500~800千克,尿素可用4~6千克。冬季為防霜凍,可搭棚遮蓋,翌春待苗高1米左右時再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25~30厘米移栽于另一苗床或苗圃,再培育一年定植。
(2)嫁接繁殖:嫁接的方法很多,這里只介紹芽接和切接法。砧木即為實生苗,按種子繁殖法培育,二年生苗,便可作砧木用。
①丁字形芽接法:芽接時間以9~11月較適宜。選生長健壯、豐產(chǎn)、無病蟲的作母本樹,剪取頭年生枝條,剪去葉片,稍留葉柄,再用芽接刀切削下芽片(接芽),使芽片呈盾形,并略帶木質(zhì)部。然后在砧木距地面6~8厘米處,選表皮光滑的一面,用芽接刀切一“丁”字形切口,再用刀柄輕輕將樹皮向左右剝開,再將芽片插入“丁”字形的樹皮內(nèi),然后用塑料薄膜帶從上向下綁緊,經(jīng)半月后,用手指輕輕碰芽片上的葉柄,如果一碰即就落,芽呈鮮綠色,證明已接活。接活的芽在翌年2~3月,將捆綁物解除,并于接芽上方0.5~1厘米處剪去上部莖干,以促使接芽萌發(fā)生長。
?、趩窝壳薪臃ǎ呵薪右?月中旬至4月中旬為宜。先于2月上旬枝芽未萌發(fā)前,在母樹的樹冠上剪取上年春梢或發(fā)育充實的秋梢,剪去葉片,每50 -100枝捆成一小捆,斜埋于濕的細沙內(nèi),每隔7~10天打開檢查一次,透透氣,然后再埋藏。嫁接前取出,削去接穗下部不充實的芽,削面成45°角,轉(zhuǎn)過來再削去稍帶木質(zhì)部皮層,削面1~2厘米,并在芽上方斜切一刀,把接芽切下,用濕毛巾包好。切面一定要平直光滑。切接時,把砧木離地面5厘米左右處剪斷,在砧木表面光滑的一面斜削一刀,然后稍帶木質(zhì)部垂直切下1~2厘米深,再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切口處,使兩者的形成層緊密接觸,至少一邊的形成層要接好。然后用塑料薄膜帶包扎好,接穗的芽眼要露出。成活后去掉綁繩。
(3)定植:定植前把場地稍加整平,按行距5~6米,株距4~5米挖坑,徑50~70厘米,深50~60厘米,每坑施入腐肥熟有機肥20~30千克,填些表土與肥料拌勻,栽時挖苗,起苗應盡量做到少傷根系,挖出的苗放在移栽坑旁,栽時兩人合作,一人持苗,立放在坑中,另一人將土填入,填到一半時,把苗輕輕提一下,以使根系舒展,再填土并踏實,使土壤與根緊密接觸,填土應略地面,栽植深度,應深于苗木出土時的印痕,待土下沉后,即與原土持平,填土后在樹干周圍作一土圈,澆足水。
核桃樹腐爛病又叫黑水病,是由真菌引起病害,主要危害核桃樹枝干和樹皮,導致枝枯、結(jié)果能力下降,嚴重時整樹枯死。以下耕種幫就介紹核桃樹腐爛病危害、發(fā)病因及方法,供友們參考。一、核桃樹腐爛病癥狀及危害1、核桃幼樹受到腐爛病危害后,受害部會深達木質(zhì)部,周圍現(xiàn)愈傷組織,呈灰色梭形病斑,呈現(xiàn)水漬狀,指壓時有液體流,并伴有酒槽味。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