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效益好,引半夏種子須慎重
產(chǎn)品名稱 |
半夏種子,旱半夏種子,半夏種子價格,半夏種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半夏俗稱旱半夏,屬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多年來全國各大藥市及產(chǎn)區(qū)行情調查統(tǒng)計分析,缺口較大走勢強勁,從原來的30-50元公斤,漲到2011年的150元/公斤,人工栽培畝產(chǎn)商品在200公斤左右(干品),畝效益可達兩三萬元,既然畝收入哪么可觀,近幾年為啥沒有加大種植面積,市場又有越來越大的缺口原因又是什么呢?針對這一原因農(nóng)藝師龐福海先生根據(jù)多年經(jīng)驗分析如下:
一、種植技術含量太高
1、半夏前期和后期對光照要求不一,春季也就是生長前期、溫度較低、光照弱、雨水少。中期夏天溫度高,日照強,這段時間應采取人為避蔭,才能正常生長,到秋季日光度減弱、溫度降低、雨水較多、土壤和空氣濕度增大,半夏生長又需要光照,這段時期是個關鍵時期。
2、半夏對土壤、地勢要求比較嚴,它既怕旱又不耐澇,怕鹽堿又不能太酸,既喜歡有機質又怕化肥,所以低洼地勢、粘重土壤均不可種植,是沙質或半沙質才行。并且要旱能灌、澇能排。有充足發(fā)酵好的有機肥,這兩種條件缺一不可。
3、種植成本太高,種植半夏投資在3000-3500元之間,對一般農(nóng)民來說這可是不小的投入哦。
4、管理用工量較大,半夏種植,一般采取種莖或珠芽種植,這些種莖或珠芽只能用人工或半人工播種,畝用工量一般在4個工日,中間的生產(chǎn)管理也要10-15個工日。收獲也需要人工8-10個左右,在現(xiàn)在大部分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情況下,用工不得不考慮啊!
二、栽培面積逐漸減少
近來,菏澤雷澤半夏研究所辦公室的電話和我個人手機不斷,不少人咨詢:“為啥我種植半夏沒有成功?!薄拔也ザ嗌俜N莖,收獲還是多少呢,產(chǎn)量幾乎沒有增加呢?”其實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
1、某些以賣種子為目的的單位或個人,不實宣傳,忽略種植技術難度,宣傳說,易種植、好管理、效益高、致富快等,充分利用藥農(nóng)的快富心理,引種后造成種植失敗。
2、半夏品種較多,但通過人工引馴化的較少,品種馴化為能適應人工栽培需要3-5年時間,非單位很難做到。
3、種莖儲藏不當造成種莖腐爛或病蟲害增多,產(chǎn)量很難穩(wěn)定。
4、目前我國半夏人工栽培方面,基本還處于起步階段,生產(chǎn)半夏商品的基地,有些宣傳大面積種植基地,其實名存實亡,其目的是為了套取國家專項扶持資金,目的一旦達到所謂的半夏基地就改名換姓啦。
三、資源幾乎枯竭
半夏生于山坡、溪邊陰濕的草叢或樹林下,少數(shù)農(nóng)田中亦有生長,但隨著自然災害不斷發(fā)生和土地的深耕細作,化學農(nóng)藥,除草劑的廣泛使用的其它方面因素。其資源,基本頻臨枯竭,綜合各方分析表明,半夏市場在3-5年內難飽和,價格還有上升空間,市場看好,前景廣闊,真誠希望有條件發(fā)展的藥農(nóng)與一些有資質有實力的大型單位合作確保種植成功。
查看全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