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同治到民國前期,有姓名可考的淺絳彩瓷畫師已有550多名。在中國瓷畫史上,這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在瓷器上傳承了傳統(tǒng)中國書畫的源流,使古老的陶瓷藝術煥發(fā)出新的青春,在借鑒很多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作者按目前傳世的實物資料,對淺絳彩瓷畫師的構成進行了初步的分析,并著重從群體性構成,方面進行了探索。
從畫派分,以新安畫派為主體。淺絳彩瓷器師從其作品的流派看主要以新安畫派為主體。明末清初,在安徽南部古徽州地區(qū)出現(xiàn)了一批畫家,形成了一個畫派,因古徽州在晉、唐間曾設新安郡,新安江為這里主要河流,遂稱新安畫派。他們主要學習古人,宗法倪瓚。他們逸筆草草,簡潔淡遠之畫風,表現(xiàn)了靜穆幽寂,冷峻超然之意境;題材大多以家鄉(xiāng)的黃山、白岳作為描繪對象;他們也從民間版畫藝術中吸收了概括性、裝飾性的藝術特征,以筆代墨,以線條概括形象,創(chuàng)造出富于抽象的裝飾意味;多以竭筆寫山石,畫作剛中帶柔,枯而不燥,渾然天成。從某種情況上可以說,正是新安畫派創(chuàng)立了淺絳彩瓷器。新安畫派的畫家程門——淺絳彩瓷三大名家,是淺絳彩瓷的集大成者,被視為淺絳彩繪的,詩書畫皆精。他的山水畫作品造詣很高,其山水取法于前輩新安四家作品,把早期新安畫派的冷清氣氛發(fā)展為清新淡雅,有時也追求色彩艷麗,但艷而不俗。其以前畫瓷者多不取偏鋒而僅以較細的勾勒手法作畫,而程門則是大膽的用勾連帶皴、帶來更直接文人畫的寫意效果。用筆老辣縱橫,構圖開闊;除筆法外,在顏色的使用上也是傳統(tǒng)的國畫所不敢使用的。在當時的景德鎮(zhèn)他的造詣無人可及,完全展示文人山水畫中以筆墨取勝的功力。淺絳三大名家之一的金品卿也是新安畫派畫家,擅長淺絳山水及花鳥人物。山水除繼承新安畫派的精髓外亦吸收各家各派之技法。中后期淺絳彩名家之一的汪友棠(又名汪棣)也是新安派畫家,曾師從程門,《黃山畫人錄》曾記:“汪棣字友棠,好讀書,長于畫,挾技游南北,人珍其畫爭禮之”。
淺絳彩出現(xiàn)在道光晚期,同治到光緒時期達到了頂峰。淺絳彩到民國初年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淺絳彩衰落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外因是,外國進口的洋彩,由于顏色鮮麗,很快吸引了景德鎮(zhèn)的繪瓷藝人,民國時期的珠山八友,早年很多人都曾經(jīng)畫過淺絳彩,后期亦都轉用新粉彩了,民國初期新粉彩逐漸代替了淺絳彩;內因是,淺絳彩瓷多為文人畫師所繪,其文化氣息濃郁,但對畫師的藝術修養(yǎng)要求很高,要能詩善畫,這就決定了其率不高,不利于其長足發(fā)展。淺絳彩瓷直接在瓷器上作畫,不用玻璃白打底,這樣更容易脫彩,不利于長期保存。到民國初年,淺絳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歷史舞臺,為粉彩所代替。
由于淺絳彩是“瓷器上的國畫”,所以鑒定時,除了一些瓷器的鑒定方法外,也可借鑒一些書畫的鑒定方法。淺絳彩瓷畫一般多為名人所畫,有自己特的畫風,都落有題字和題款。這樣我們在鑒定時,就可以從畫風到題字、題款和同一畫師的已知作品一一對比,很容易鑒定出真?zhèn)?。淺絳彩瓷器的款識主要有四種,即干支紀年款、堂名款、作者姓名款、印章款等,鑒定時這些款識一定要和真品對照。題詩和畫風,要注意其構圖、線條、設色等方面是否準確到位。
清光緒 淺絳彩人物象耳瓶
尺寸:高:43cm
估價:RMB 8,000
成交價RMB 1,207,500
北京翰海四季(第87期)拍賣會
在以后的“月圓會”、“珠山八友”中,有幾位在清末就嶄露頭角的瓷畫藝術家成為了這種“新粉彩”的奠基人和者。就在這幾位“新粉彩”奠基人和者成為“新粉彩”畫派先導的同時,他們在瓷器上的彩畫作品也為清代景德鎮(zhèn)彩色瓷藝術增添了后一抹余暉。
0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內在文物商店中有許多這類淺絳彩瓷器,當時許多人都不認識這類瓷器,國家博物館和民間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銷售中幾乎是成批的銷售。
后來,少數(shù)人意識到了它的收藏價值,開始有選擇地收藏。上個世紀90年代后,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人們對這類瓷器的認識,淺絳彩瓷的價格開始不斷升溫?,F(xiàn)如今,精美大家之作的淺絳彩瓷器已經(jīng)不能小看了,看看拍賣成交價就知道了。
明清古玩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明清佛像
濱州王步瓷板畫款識真品圖片
面議
產(chǎn)品名:王步瓷板畫
景德鎮(zhèn)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康熙青花瓷器交易
面議
產(chǎn)品名:康熙青花瓷器
江西珠山八友瓷板畫目前市場價格
面議
產(chǎn)品名:珠山八友瓷板畫
明清瓷器鑒賞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清代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
明清瓷器鑒定鑒定
面議
產(chǎn)品名:瓷器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