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別名 |
尼龍漁網 |
面向地區(qū) |
網需拴在海流兩側,利用海流將網口沖開,根據(jù)高矮網排的捕獲量,決定拴網的高矮——即離岸的遠近,待谷雨以后正式拴網。掛網、壇子網均需打橛以拴網。橛,木制,下尖上粗,長40~50厘米,端頂有直徑15厘米的木棒,以便拴系根繩。
下網多在傍晚,橫流下網。一人在前艙投底綱,一人在后艙投浮綱及網衣,一人在中艙整理芒子,每7~8片網置芒子1支。每只船帶網60~80片。網下完后,在叉綱下端系結墜石,叉綱中間連接帶網綱,帶網綱一端拴在船頭的扣環(huán)上,船隨流飄移。
次日黎明起網。起網時,先將帶網綱和叉綱拔起,然后如同下船時的站位,分別拔底綱和浮綱,惟中艙二人收取網衣、芒子、擇魚。“強風不壓流”,放流網投網以后,漁船只隨流漂,而不隨風移,所以不必考慮風對船網的影響。
船甲板上設紊車(木帆沒木質絞關),船尾設水平鐵制滾子組成曳綱導滑輪。下網時,兩船靠近,頭船將曳綱另一端拋給跟船,俗稱甩纜。跟船系在拖網環(huán)上。然后兩船分開,頭船依次放網,放網后,兩船并頭前進,成60—80度夾角。
兩船間隔為250—300米,大不得超過600米,小不得少于100米。曳網兩小時后,頭船升旗示意起網。跟船將曳綱拋給頭船,用紊車絞動起網,至網底時由吊桿將網吊起。產量少,一次吊包放魚;產量多時,分幾次吊包,俗稱“卡包”。
墜子1500—1700個,管狀,生鐵鑄成,每個重0.4公斤。括綱為鋼絲繩,長 600米,截成5段,用旋子連接。底環(huán)用16毫米圓鐵制成.內徑16厘米,共80個,并配備雙套底環(huán),使起網迅速、簡便、安全,容易排除卷纏網衣等事故。
———— 認證資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