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叢生五角楓 |
面向地區(qū) |
稍耐陰,深根性,喜濕潤肥沃土壤,在酸性、中性、石炭巖上均可生長。萌染性強。干旱山坡, 河邊, 河谷,林緣, 林中, 路邊, 山谷櫟林下, 疏林中,谷水邊, 山坡坡闊葉林中、林緣、 陰坡林中, 雜木林中。有人工引種栽培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該種分布很廣,產東北、華北和長江流域各省。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蒙古、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蘇聯西伯利亞東部。色木槭并集中分布中國東北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qū)。
翅果,又稱翼果,是果實的一種類型,這種類型的果實,在子房壁上長出由纖維組織構成的薄翅狀附屬物。翅果是一種干果,也是閉果。翅果的形狀使得風能夠將果實帶到離母樹很遠的地方。閉果的一種,與開花期雌蕊的構造無關。在外部形態(tài)上,子房壁向兩個方向發(fā)育成具有薄翅狀附屬物果皮的果實。 翅果也是一種由風散播的風播果實(anemochore)。梣屬(Fraxinus)、榆屬(Ulmus)等,其果皮全部形成一個翅狀,至于槭樹科(Aceraceae),其二枚果皮是由二個離生心皮構成,各變成一翅(即由一個雌蕊產生具2翅2種子的果實)。
喬木或灌木,落葉稀常綠。冬芽具多數覆瓦狀排列的鱗片,稀僅具2或4枚對生的鱗片或裸露。葉對生,具葉柄,無托葉,單葉稀羽狀或掌狀復葉,不裂或掌狀分裂。花序傘房狀、穗狀或聚傘狀,由著葉的枝的幾頂芽或側芽生出;花序的下部常有葉,稀無葉,葉的生長在開花以前或同時,稀在開花以后;花小,綠色或黃綠色,稀紫色或紅色,整齊,兩性、雜性或單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或異株;萼片5或4, 覆瓦狀排列;花瓣5或4,稀不發(fā)育;花盤環(huán)狀或褥狀或現裂紋,稀不發(fā)育;生于雄蕊的內側或外側;雄蕊4-12,通常8;子房上位,2室,花柱2裂僅基部聯合,稀大部分聯合,柱頭常反卷;子房每室具2胚珠,每室僅1枚發(fā)育,直立或倒生。果實系小堅果常有翅又稱翅果;種子無胚乳,外種皮很薄,膜質,胚倒生,子葉扁平,折疊或卷折。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