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 |
瓜子黃楊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生活史:該蟲在山東1年3代,以第3代的低齡幼蟲在葉苞內做繭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活動危害,然后開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見成蟲。越冬代整齊,以后存在世代重疊現(xiàn)象,10月份以三代幼蟲開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蟲態(tài)平均歷期:卵9天,幼蟲26天,蛹8天,成蟲9天;幼蟲一般5—6齡,越冬代則為9—10齡。
播種繁殖:瓜子黃揚的播種,一般是在春季進行??捎脳l播或苗床播兩種方法。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播種方法。播種前,要對種子進行殺菌消毒處理。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稀釋50倍液后,浸種1小時,稍涼即可播種。
扦插繁殖:瓜子黃揚的扦插,是該品種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方法,是做插床.插床用土,好用油沙土或細河沙。并要用敵克松或五碌硝基苯進行殺菌處理,插床要高出地面10~15厘米,并做平整以備用.再就是備插條。插條要求長10~15厘米,要留有一片完整的葉片,其余全部剪掉,基部要剪成馬蹄型,可邊剪邊插。
枝葉茂密,葉厚深綠有光澤,可作綠籬和布置成花壇或盆景,也可孤值,叢植在草坪中、建筑周圍、路邊、或點綴山石。黃楊耐修剪,生長緩慢,成型后也不易走形,樹勢經久不衰,是制作樹狀盆景的良好材料,很有欣賞價值。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強,能凈化空氣,是廠礦綠化的重要材料。
黃楊絹野螟:近幾年隨著瓜子黃楊、雀舌黃楊等黃楊類綠化樹種的引進與普及,黃楊絹野螟在多地嚴重暴發(fā),使綠化工作蒙受重大損失,城市環(huán)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視,加強對其防治,控制其進一步擴散蔓延。
分布及危害:黃楊絹野螟屬于鱗翅目、螟蛾科,分布廣泛。近幾年在我市發(fā)生及危害不斷加重,全國也有多地報道其暴發(fā)。其主要危害黃楊科植物,如瓜子黃楊、雀舌黃楊、大葉黃楊、小葉黃楊、朝鮮黃楊以及冬青、衛(wèi)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黃楊和雀舌黃楊受害重。以幼蟲食害嫩芽和葉片,常吐絲綴合葉片,于其內取食,受害葉片枯焦,嚴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達90%,暴發(fā)時可將葉片吃光,造成黃楊成株枯死,影響市容,污染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