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無患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落葉喬木,枝開展,葉互生;無托葉;有柄;圓錐花序,頂生及側(cè)生;花雜性,花冠淡綠色,有短爪;花盤杯狀;花絲有細毛,藥背部著生,兩性花雄蕊小,花絲有軟毛。核果球形,熟時黃色或棕黃色。
小葉5-8對,通常近對生,葉片薄紙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稍呈鐮形,長7-15厘米或更長,寬2-5厘米,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稍不對稱,腹面有光澤,兩面無毛或背面被微柔毛;側(cè)脈纖細而密,約15-17對,近平行;小葉柄長約5毫米。
花盤碟狀,無毛;雄蕊8,伸出,花絲長約3.5毫米,中部以下密被長柔毛;子房無毛。果的發(fā)育分果丬近球形,直徑2-2.5厘米,橙黃色,干時變黑?;ㄆ诖杭?,果期夏秋。
中國東部、南部至西南部。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和印度等地也常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1]
原產(chǎn)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島各地、印度和日本。如今,浙江金華、蘭溪等地區(qū)有大量栽培,其他地區(qū)不多。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已被評為“中國無患子之鄉(xiāng)"。
各地寺廟、庭園和村邊常見栽培。 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深根性,抗風(fēng)力強。不耐水濕,能耐干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
定植后,在做好常規(guī)的田間管理時,應(yīng)注意以下工作:
、定植后,如有側(cè)枝萌發(fā)要及早抹除,以利培養(yǎng)通直的主干,定干高度2~2.5米。
第二、修剪時,要特別注意一層側(cè)枝的修剪,確保中心主干延長枝占優(yōu)勢,削弱并疏除與其同時生出的一輪分枝,保留定干后的第二、三樹枝。
第三、采用自然式樹冠可促進枝繁葉茂,要特別注意保護頂芽,切忌碰傷,除密生枝和病蟲枝要及時修剪外,其余應(yīng)任其生長。
經(jīng)過3至4年的培育管理,所培育的苗木生長良好,苗木平均胸徑可達4厘米,苗高可達3.5米,此時,可出圃用于園林綠化。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