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錢德勒藍莓苗,山東錢德勒藍莓苗,組培錢德勒藍莓苗,耐寒錢德勒藍莓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藍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
藍莓生育期可能會發(fā)生葉斑病、潰瘍病、根腐病以及蠐螬、刺蛾等病蟲害,要針對他們在各地區(qū)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早預防,綜合治療。有些蟲害可以采用黑光燈誘殺和人工捕捉。
以上就是關于藍莓田間管理技術的主要內(nèi)容,藍莓田間管理要遵循科學合理的方法,通過有效管理、勤耕細作,才能達到節(jié)本增效和、、豐產(chǎn)的目的。
促進綠枝扦插苗生長技術
扦插苗生根后(一般6~8周)開始施肥,施入完全肥料,以液態(tài)澆入苗床,濃度為3%~5%,每周施1次。
綠枝扦插一般在6~7月進行,生根后到入冬前只有1~2個月的生長時間。入冬前,在苗木尚未停止生長時給溫室加溫以促進生長。溫室內(nèi)的溫度白天控制在24℃,晚上不低于16℃。
8.移栽
當年生長快的品種可于7月末將幼苗移栽到營養(yǎng)缽中。營養(yǎng)土按馬糞、草炭、園田土體積比1︰1︰1配制,并加入硫磺粉1 000 g/m3。
9.休眠與越冬
越冬苗需入窖貯存,貯存期間注意保濕、防鼠。
生物學特性
藍莓適宜于在土壤pH值4~5.5(其中適于pH值為4.2~4.8),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8%~12%,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濕潤但不積水的土壤上栽培。當pH值大于5.5時就需施硫粉或硫酸鋁以降低pH值。
藍梅的需肥特點:
1.藍莓屬于典型的嫌鈣植物,對鈣有迅速吸收和積累的能力,在鈣質(zhì)土壤上種植時,由于吸收鈣過多而導致缺鐵失綠或死亡;
2.藍莓屬喜銨態(tài)氮樹種,這是因為藍莓不僅不易吸收硝態(tài)氮,而且硝態(tài)氮還易造成藍莓生長不良等傷害。因此,藍莓以施硫酸銨等銨態(tài)氮肥為佳。
3.藍莓對氯離子很敏感,極易引起過量中毒,因此選擇肥料種類時不要選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銨、氯化鉀等。
越橘病害
1、藍莓缺素癥
藍莓缺素癥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病害,因為藍莓生長的適宜土壤為pH4.0—4.8,在調(diào)節(jié)土壤酸度時,往往會導致土壤中的某些元素缺少而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常見的缺素癥有:
1.1缺鐵失綠癥
是藍莓常見的一種營養(yǎng)失調(diào)癥。其主要癥狀是葉脈間失綠,嚴重時葉脈也失綠,新梢上部葉片癥狀比較嚴重。引起缺鐵失綠癥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過高、石灰性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不足等。有效地方法是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銨,若結合土壤改良摻入酸性草炭則效果更佳。葉面噴施敖合鐵0.1%—0.3%效果更好。
藍莓病毒病
此病是藍莓生產(chǎn)中發(fā)生普遍、危害嚴重的一種病害。該病毒顯著地癥狀是當年生枝和1年生枝的長有狹長、紅色的帶狀條痕,尤其是向光一面表現(xiàn)嚴重。在花期,受害植株花瓣呈紫紅色或紅色,大多數(shù)受害葉片呈帶狀,少數(shù)葉片沿葉脈呈紅色帶狀或沿中脈呈紅色帶狀。有些葉片呈月牙狀變紅或全部變紅,受害枝條往往上半部彎曲。它的傳播是從植株到植株,主要靠蚜蟲傳播。病毒潛伏期為4年,即4年后才表現(xiàn)癥狀。利用帶病毒植株繁殖苗木是這一病毒在圓片之間傳播和遠距離傳播的主要方式。防治重要的措施是杜絕病株繁殖苗木。在田間,當發(fā)現(xiàn)受害植株后,用殺蟲劑嚴格控制藍莓蚜蟲,利用機械采收時,對機械器具噴施殺蟲劑,以防止攜帶病毒蚜蟲向外傳播。
藍莓葉片蟲害嚴重和普遍的是葉蟬。葉蟬為棕灰色,楔形,體形約0.074cm。葉蟬對藍莓葉片的直接為害較輕,但攜帶并傳播的病菌可造成嚴重的生長不良。次噴施控制藍莓果蛆蟲的藥劑可控制葉顫,但需要第二次噴施以控制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蟲的發(fā)生。葉螟和卷葉螟對藍莓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損失則較小,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主要有兩各種。它的為害主要是幼蟲將其危害的葉片卷起。噴施防治果實蟲害的藥劑即可有效防治葉螟和卷葉螟。一般這兩種蟲害危害較輕,不至于造成產(chǎn)量損失在開花前施用1605即能有效控制。
螻蛄,直翅目、螻蛄科。分布在全國各地,是藍莓上發(fā)生的較重的地下害蟲之一。危害藍莓幼苗,可造成枯心苗,幼苗莖基部被咬,嚴重的被咬斷,使嫩葉變黃枯死。在北方地區(qū)兩年發(fā)生一代,以成蟲或幼蟲在地下越冬。清明后上升到地表活動,在洞口可頂起一小堆土,并擴成彎曲隧道。5月上旬至6月中旬是其活躍的時期,也是次危害高峰,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氣炎熱,轉(zhuǎn)入地下活動,6—7月為產(chǎn)卵盛期。9月份氣溫下降,再次上升到地表,形成第二次危害高峰,10月中旬以后,陸續(xù)鉆入深層土中越冬。晝伏夜出,以夜間9—11時活動盛,特別在氣溫高、濕度大、悶熱的夜晚,大量出土活動。有趨光性、趨化性、趨糞性和喜濕性。目前螻蛄的防治技術有燈光誘殺和毒餌誘殺。燈光誘殺:利用成蟲的趨光性,設置黑光燈,高壓滅蟲燈等誘殺。毒餌誘殺:用50%辛硫磷乳油1Kg兌水3—4Kg,拌入炒至糊香的麥麩、豆餅渣。分堆施放,悶熱天黑前施放效果更好。
成蟲喜食藍莓花蕊和嫩葉,有時一朵花有成蟲10余頭,先取食花蕊后取食花瓣,影響授粉或不結實。幼蟲以危害植株地下根部。一年發(fā)生一代,成蟲4月下旬至8月初活動危害,主要食花,也吃嫩葉和果肉,夜間靜伏土中或植物上,無趨光性。成蟲白天活動春季多群聚在花上,食害花瓣、花蕊、芽及嫩葉,致落花。成蟲喜食花器,故隨寄主開花遲早轉(zhuǎn)移危害,成蟲飛行力強,具假死性;風雨天或低溫時常棲息在花上不動,夜間入土潛伏或在樹上過夜,成蟲經(jīng)取食后交配、產(chǎn)卵。卵散產(chǎn)在土中,幼蟲取食地下嫩根,但危害不明顯。
介殼蟲是危害藍莓莖干的主要害蟲,介殼蟲可引起樹勢衰弱、產(chǎn)量降低、壽命縮短。如果修剪不及時,往往侵害嚴重。防治的方法是在芽萌發(fā)前噴施3%的油溶劑。另一種危害藍莓莖干的害蟲是莖尖螟蟲。它在枝條莖尖產(chǎn)卵,幼蟲啃食莖尖組織造成生長點死亡。噴施防治危害果實蟲害的藥劑可有效控制莖尖螟蟲的成蟲。
泰安愛科藍莓有限公司 5年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