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馬家柚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廣豐馬家柚主要特點為:單糖含量多,蔗糖含量低,使其本身雖然糖含量低,卻果味清香。低糖低酸,可溶性固形物在10左右,可滴定酸在0.9左右。
廣豐馬家柚果實高扁圓形,平均果重1。67千克,成熟期在11月上旬,較市場主流品種成熟晚,形成錯峰銷售,有效的填補了市場空白。與其他柚類相比,汁胞飽滿、水分足,清甜微酸、易入口,果肉玫紅,果肉細嫩,甜脆可口,營養(yǎng)足,清爽潤喉。耐貯藏,普通條件下可以儲藏到到次年4月份左右。
生物學特征
樹冠和枝梢:馬家柚樹冠呈傘形或半園形,萌芽力強可多次抽梢,枝干暗綠色。
葉:單身復葉,長橢圓形,葉尖鈍,翼葉大小不一,旺枝翼葉大,正面葉色濃綠,背面淡綠,葉脈明顯,主脈粗,葉柄長0。5厘米左右。
花:單生花序和總狀花序,花蕾大,花瓣白色,一般每年4月中下旬開花。
果:梨形或扁圓形(平均橫徑17。8厘米,縱徑17厘米),果皮黃綠色,油胞大而凸,皮厚2。3—2。5厘米,果皮內(nèi)海綿組織淡紅色,果形大,果重一般1600—2100克,臍小微凹,果肉淡紅色,汁濃甜脆,水份充足,酸甜適口,肉質細嫩,瓤瓣13-15瓣,瓤瓣封閉完整,瓤壁厚剝離。種子多而飽滿,有棱脊,一般單果種子數(shù)80—120粒左右。
廣豐屬江南丘陵地區(qū),地勢自東南往西逐漸傾斜,東部由龍華山、白塔山、嵩峰山等組成的低山地帶,海拔800—1000米,南部由上尖山、銅鈸山、雙峰尖、七星尖等組成中山地帶,海拔900—1500米,中部和北部海拔100—600米的起伏丘陵,間有河流,地勢平坦。全縣丘陵山地面積145萬畝,占總面積74.9%,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紫色土、紅壤、黃壤、黃棕壤,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紫土居多,土壤pH值5.5—7.0之間,平均為6.2,有機質含量在1.8—4.2%,平均含量3.0%。且氮、磷含量豐富,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特定的土壤土質非常適宜廣豐馬家柚的生長發(fā)育和特色品質的提高。
馬始祖定居大南后,80歲的老母因水土不服而生疾患,咳血不止,多方延醫(yī)就診不見好轉。馬始祖心急如焚,聽說西山寺(始建于宋代之古寺,位于大南省級森林公園內(nèi))佛祖非常靈驗,于是摸黑走了十幾里的山路,趕到寺中天還沒亮。在寺中殿上,他哭訴了遷居跋涉之艱,老母養(yǎng)育兒女之難,如今老母患病,他甘愿身替。禱告完畢,走出寺外,天剛發(fā)白,見寺外站著一位老僧,身背一條大布袋,老僧開口道:“施主面帶愁容,可是有何難事?”馬始祖見其慈眉善目,于是將實情相告。老僧聽罷,從身背的布袋中取出兩個柚子,遞給他說:“貧僧這里有兩枚佳果,此果有止咳提神、健脾明目之效,對令堂或有益處。”馬始祖謝過后接過柚子,回到家中。將柚子破開,只見柚瓤通紅,但覺滿室清香。老母食后,霍然而愈。馬始祖大喜過望,又趕回西山寺,可問遍寺中僧眾,并無如他所述的這樣一位老僧。后人傳說,那老僧實為彌勒化身,感馬始祖之孝心,從瑤池中攜兩枚仙果度之。馬始祖回到家中后,為老僧立像,四時祭祀,并將老僧所贈柚子之籽種下,精心培育,數(shù)年之后,遂有附近鄉(xiāng)里之紅心柚品種。
20世紀80年代,廣豐進行大規(guī)模的柚子良種普查選優(yōu)活動,廣豐馬家柚由科技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和廣泛的收集(大南鎮(zhèn)古村村馬家自然村樹齡近200年的馬家柚母樹),經(jīng)過多年的篩選獲得的優(yōu)良柚子資源。
玉山縣植榮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 5年
———— 認證資質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