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法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屬落葉大喬木,高達30米,樹皮薄片狀脫落;嫩枝被黃褐色絨毛,老枝禿凈,干后紅褐色,有細小皮孔。葉大,輪廓闊卵形,寬9-18厘米,長8-16厘米,基部淺三角狀心形,或近于平截,上部掌狀5-7裂,稀為3裂,中央裂片深裂過半,長7-9厘米,寬4-6厘米,兩側(cè)裂片稍短,邊緣有少數(shù)裂片狀粗齒,上下兩面初時被灰黃色毛被,以后脫落,僅在背脈上有毛,掌狀脈5條或3條,從基部發(fā)出;葉柄長3-8厘米,圓柱形,被絨毛,基部膨大;托葉小,短于1厘米,基部鞘狀。
喜光,喜濕潤溫暖氣候,較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但適生于微酸性或中性、排水良好的土壤,微堿性土壤雖能生長,但易發(fā)生黃化。根系分布較淺,臺風(fēng)時易受害而倒斜??箍諝馕廴灸芰^強,葉片具吸收有毒氣體和滯積灰塵的作用。該種樹干高大,枝葉茂盛,生長迅速,適應(yīng)性強,易成活,耐修剪,抗煙塵,所以廣泛栽植作行道綠化樹種,也為速生材用樹種;對二氧化琉、氯氣等有毒氣體有較強的抗性。
扦插前要選擇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地塊,進行深翻、消毒、整平后做成扦插床。待3月上、中旬將扦插床大水漫灌1遍,等水滲完后,整床覆蓋地膜。此時,取出沙藏的插穗,置于生根劑1000倍液中浸泡2~3天,每24小時換生根液1次。浸穗完成后,按株行距15cm×30cm進行扦插。插前先用與插穗粗細一致的硬棍打孔深約10cm ,然后進行扦插,插穗露出地面約5cm左右,整床插完后用細土封堵插穗周圍,使插穗與土壤緊密接觸。
生長期間,枝葉過密時要適當(dāng)剪去2 次枝,摘除黃葉,保持通風(fēng)透光。同時要經(jīng)常保持苗床濕潤,以利插穗生根。插穗生根后,在6 ~8 月間適時施肥,以尿素為主。除草對保苗也很重要,不要等雜草長高再除,盡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生長期的病害較少,但要注意防治蚜蟲。若精心管理,當(dāng)年苗高可達1.5m 以上,1 年后可以定植大田,6年生時可以出圃用于城市綠化。
苗床好選在土質(zhì)肥沃不板結(jié)的農(nóng)耕地,要避風(fēng)、排水通暢、灌水設(shè)備完善且取水方便,土地?zé)o鹽堿。選好苗床后,要先灌透水,然后施足基肥,一般選用腐熟農(nóng)家肥。施完肥要把苗床深耕平整,開出淺溝做出壟,壟向應(yīng)與灌水方向一致,壟與壟相通,壟長10米,壟高0.15米,壟底寬0.6米,壟面寬0.3~0.4米,灌水溝底寬0.3米,口寬0.6米,壟坡拍打結(jié)實,壟面細平,為壟溝灌水均勻,每壟兩端高差力求一致。
播種之前,可用冷水把種子浸一晝夜,12小時換一次清水,然后再把浸過的種子放在無風(fēng)的條件下進行光照升溫,也可以放在大棚中增溫,經(jīng)升溫催芽,種子受熱均勻能快速發(fā)芽,且整齊一致,好種子的存放環(huán)境溫度達到28℃~30℃這樣的溫度環(huán)境,能促使種子在一兩天之內(nèi)就露白發(fā)芽,然后就可以立即播種了。
播種完了,要對苗地進行灌水,灌水時要細流緩淌,切忌大水急流,避免把壟面沖斷。灌水深度以能慢慢浸潤壟面為準。灌完水以后,要時時觀察壟面的濕度,每天分兩次進行噴水,可以早晚進行,噴時要緩慢進行,不要太急,防止把種子沖露出來,影響發(fā)芽。一周后開始出苗,正常條件下兩周內(nèi)就會出齊苗。在播種后45天內(nèi),除播后溝灌外,以后每隔7天左右溝灌1次,并堅持每天早、晚給壟面各噴1次。
懸鈴木的栽植佳時間是春季3月份,掘苗根系要不低于胸徑的10~12倍。胸徑5cm以上的大苗移栽,為確保成活,減少樹體蒸騰,栽前可在3~3.5m高處定干,把以上枝條全部抹去。鋸口涂防腐劑,用白調(diào)合漆、石灰乳均可。栽后立即澆透水1遍,然后每隔7 天澆1 次,澆足澆透,連澆3~4遍,澆后中耕、松土。秋季每株施有機肥50~75kg,踏實、澆水,樹干基部培土進行防寒越冬。如此精細管理,成活率可達98%左右。
三球懸鈴木的葉子似梧桐,誤以為是梧桐,而"法國梧桐"也并非產(chǎn)在法國。17世紀,在英國的牛津,人們用一球懸鈴木(又叫美國梧桐)和三球懸鈴木(又叫法國梧桐)作親本,雜交成二球懸鈴木,取名"英國梧桐"。因為是雜交,沒有原產(chǎn)地。在歐洲廣泛栽培后,法國人把它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今淮海中路一帶作為行道樹)。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人云亦云,把它當(dāng)作梧桐樹了。公元401年,印度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國傳播佛教,攜帶三球懸鈴木,種植于西安附近的戶縣古廟前,至今尚存樹干得有4人才能合抱。這是中國早引種的懸鈴木了。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