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
萍鄉(xiāng)濕地松苗,張家口濕地松苗,臺灣濕地松苗,通遼濕地松苗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根據(jù)濕地松的主要適生立地因子進行選地。濕地松為喜光、不耐蔭的強陽性樹種,需充足的光照條件。在原產地的分布區(qū)屬亞熱帶季潤氣候類型,該樹種又是一個喜溫暖濕潤、適于夏雨冬旱的亞熱帶樹種,適生地平均氣溫16~23.2℃,對氣溫的適應性較強。濕地松是具有外生菌根的喜酸樹種,pH值一般要求在4~6之間。濕地松深根性、側根粗而密,主要分布于根基下30 cm的深度范圍內,要求0~40 cm深度范圍內的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如土壤粘重板結,其生長就受到影響。濕地松喜濕不耐漬,要求土壤排水良好。宜選擇低山丘陵區(qū)山體中、下部,坡度小于20度,坡向為全坡向,土層較深厚(不低于50cm),排水、肥力中等,采伐跡地應對采伐剩余物及雜灌進行清理。
濕地松早期生長快,其優(yōu)良家系更是如此,一般植后5~6年林分開始郁閉。應禁止任何形式的任意打枝,適時修枝應當有組織的科學的進行,一般濕地松次修枝應在6~8年生時進行,修枝高度為全樹高的二分之一。修枝宜用手鋸進行,在貼近樹干處,將要修除的枝條平整的鋸去。
施基肥
采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在中等立地新造林時,施用基肥及量為:濕地松肥1.0公斤/穴;在高立地上,可不施基肥。施肥方法是將肥料放入穴中,填入表土至穴深的一半后,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適時追肥
采用“因地適時適量施肥”技術,對林分進行施肥培育。在中等立地條件下,追肥時間、肥種及量為:4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0公斤/株,9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在高等立地條件下,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
對中立地上的現(xiàn)有林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1.5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 (大徑材林14年生時或主伐前5年需再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對高立地上的現(xiàn)有林追肥,4~7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0公斤/株,9~11年生時追施濕地松肥2.5公斤/株,建筑材林主伐前5年追施濕地松肥2.5公斤/株。
一般于3~4月施追肥,施肥方法是沿樹冠滴水線(樹冠投影線)外側,在樹干上坡方向挖半環(huán)行溝,溝深30厘米、寬30厘米,均勻放入肥料后,填入表土至溝深的一半后,將表土與肥料拌勻,再覆表土填平即可。
主伐
在培育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即以提供造紙、建筑原料為培育目的的林分,應依據(jù)以材種工藝成熟、造紙工藝成熟和建筑用材要求為基線,考慮經濟成熟,適當兼顧數(shù)量成熟的原則,確定其主伐年齡,按照林分采伐時所提供的木材質量、造紙工藝需求、建筑工業(yè)需求和獲得的經濟效益結合起來考慮,濕地松紙漿材林的主伐年齡為12~16年,建筑材林的主伐年齡為20~23年。
濕地松蒼勁而bai速生,適應性強。中國已引du種馴化成功達數(shù)十年zhi,故在長江以南的園林dao和自然風景區(qū)中作為重要樹種應用,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勺魍@樹或叢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邊。用于造林一般8-12年便可成材。
濕地松的經濟效益
1、因減少了采割刀數(shù),對林木損害小了,有利于受災林木的恢復。
2、松香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采用低頻采脂技術,采脂年限可增加一倍,延長至12-16年,相當增加了一倍的松林面積,因此,能松脂穩(wěn)定供給,從而使松香產業(yè)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3、能更好地保護松林資源。采用低頻采脂,可以使已開采的松林多采5年左右。這樣給幼林充足的生長時間,使之達到采割年齡和徑級,從而減少資源破壞和浪費,使資源利用進入良性循環(huán)。
4、能地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5、具有的經濟社會效益。采用低頻采脂技術林權所有者、采脂工、松脂加工企業(yè)、稅收等均能受益,同時資源得到保護,林權所有者尤為獲利,因此,具有的經濟社會生態(tài)效益。
濕地松常綠大喬木,樹干通直,高30~36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呈鱗狀塊片剝落。冬芽圓柱狀,紅褐色,粗壯,無樹脂。針葉二針或三針一束,長18~30厘米,深綠色,腹背兩面均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3~4月開花。翌年10~11月果熟,球果長圓錐形,2~3個聚生。種子卵圓,具三棱。
生長習性:喜光,忌蔭蔽。耐寒,又能抗高溫。耐旱亦耐水濕,可忍耐短期淹水,故名。根系發(fā)達,抗風力強。喜深厚肥沃的中性至強酸性土壤,在堿土中種植有黃化現(xiàn)象。
園林用途:濕地松蒼勁而速生,適應性強,材質好,松脂產量高。中國已引種馴化成功達數(shù)十年,故在長江以南的園林和自然風景區(qū)中作為重要樹種應用,是很有發(fā)展前途的??勺魍@樹或叢植、群植,宜植于河岸池邊。
濕地松分布在美國東南部6個州, 北緯27°~33°50′、西經80°~90°。垂直分布從海平面至150米處。中國早是在1933年由歸僑在廣東臺山縣沙欄鄉(xiāng)肖美村引種。1947年又從美國引入種子, 分別在江蘇江浦、安徽涇縣和馬鞍山、湖北武昌、湖南長沙、四川重慶、廣東廣州、廣西柳州等地區(qū)栽植, 普遍生長良好。從1974年到80年代初,在中國亞熱帶地區(qū)廣泛種植, 面積已達24萬公頃。
分布區(qū)氣候溫暖, 夏季高溫潮濕, 冬秋較干旱,年平均溫度為17.2~18.3℃, 冷月平均低溫度為4~12℃, 偶爾出現(xiàn)41℃及—17.8℃的溫度, 短期高溫或低溫對濕地松無嚴重影響, 年降水量1 270毫米, 70%降在250天的生長季內, 屬夏雨型。濕地松分布區(qū)多屬海岸平原, 土壤多為沙土, 酸性, 地下水位較高, 局部有季節(jié)性積水, 地表下45~60厘米常有排水不良的硬盤, 有鐵鋁積累。當土壤排水良好及上層厚度大于50厘米時, 生長良好。排水不良時, 長勢差。喜光樹種, 不耐庇蔭, 抗風力較強, 主、側根較發(fā)達。濕地松在中國能生于多種酸性土壤, 從華南的磚紅壤、沖蝕嚴重的紅壤粗骨土、沿海沙土到亞熱帶的紅壤至暖溫帶的黃棕壤土。不同氣候帶種植的濕地松, 隨海拔升高, 生長明顯下降, 緯度越向北,下降幅度越大。一般南亞熱帶 (廣東、廣西及福建部分地區(qū))可在600米以下,中亞熱帶在400~500米以下發(fā)展?jié)竦厮?四川盆地在600米以下)。
全國濕地松苗熱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