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杜鵑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壓條:一般采用高技壓條。杜鵑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10-12厘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厘米寬的一圈環(huán)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干凈,切斷葉子制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發(fā)根芽。然后用一塊長方形塑料薄膜松松地包卷兩圈,在環(huán)形切口下端2-3厘米處用細繩扎緊,留塑料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端口扎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yīng)向葉片噴水,讓水沿著枝干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nèi)泥土經(jīng)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愈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須。大約在3-4個月后根須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后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qū)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松、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zhì),以酸性沙質(zhì)壤土為宜,并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于杜鵑正常生長。栽后踏實,澆水。
杜鵑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jié)栽植,架設(shè)蔭棚,定植時使根系和泥土勻?qū)?,但又不宜過于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tài),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于排水。
———— 認證資質(zh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