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白玉蘭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白玉蘭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科的白蘭( Michelia alba ) [1] 和玉蘭( Magnolia denudata )的別稱(一般指白蘭,玉蘭僅在河南地區(qū)別稱白玉蘭)。白玉蘭是中國有名的觀賞樹種,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原產(chǎn)于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貴州、廣東、山西等地區(qū),在北京及以南地區(qū)也廣為栽培。樹高可達25m,徑粗可達200cm,樹冠幼時狹卵形,成熟大樹則呈寬卵形或松散廣卵形。
白玉蘭適溫廣泛,在-20~40 ℃以上時都能生長。我國南至云南西雙版納北至黑龍江均有分布。白玉蘭適溫區(qū)在暖溫帶到亞熱帶地區(qū),年降水 500~1 850 mm,極端氣溫對白玉蘭樹尤其是苗木生長也有影響,寒冬凍拔、土壤封凍及寒冷的干裂風易傷根、傷芽或凍壞枝干。高溫和日光曝曬易造成葉片灼傷,白玉蘭樹干長期暴露在高溫強光之下易灼傷形成潰瘍。幼苗長期處在高溫烈日之下生長停滯。白玉蘭對氣溫的不適應主要表現(xiàn)在苗木上,秋季長勢旺未完全木質(zhì)化的苗木易造成凍害引起地上部分枯死。
造林地應選擇坡度平緩、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以 pH 值 5.5~6.5 為佳。石灰質(zhì)土壤或堿性土壤對白玉蘭生長十分不利,當土壤 pH 值超過 7 時生長遇阻,長期處于堿性環(huán)境則造成枝葉黃化,整株萎靡不能長成大樹。山洼及低洼積水且不易排水的地塊玉蘭也生長不良,還能引起樹葉變黃、邊緣枯焦、根部變黑腐爛直至整株死亡。
培育行道樹和園林綠化景觀樹,造林密度要視培育白玉蘭樹規(guī)格大小而定。培養(yǎng)胸徑 5 cm 以下的樹,株行距為1.5 m×1.5 m;培養(yǎng)胸徑 10 cm 下的,株行距為 2.0 m×2.5 m;10 cm 以上的,株行距為 3 m×3 m 或 3 m×4 m;大規(guī)格的,株行距則為 5 m×6 m 或 6 m×6 m。為了充分利用林地實行集約化經(jīng)營,當白玉蘭樹長到一定規(guī)格時移走一部分,培養(yǎng)更大規(guī)格的樹。例如,當白玉蘭長到 5 cm 時隔行再隔株挖走一部分樹木,形成 3 m×3 m 株行距,此法類推直至形成 6 m×6 m 大規(guī)格樹。
施肥。白玉蘭苗成活后根系向外伸展,在苗木新葉長出、新芽抽條時施少量氮肥,可促進苗木快速生長。追肥每株施用尿素 25~30 g,或氮磷鉀復合肥 30~40 g,化水澆灌或雨天撒施。追肥可視樹苗生長情況進行 1~2 次。由于白玉蘭樹生長速度快,同化作用強,年初大量開花,秋季大量落葉,需要肥力補充,尤其需要磷肥補充。培育中的玉蘭樹施肥一般以基肥為主,秋冬季結(jié)合林地管理一并施入。二年生幼樹施10%過磷酸鈣加 90%雞糞 2~3 kg/株、氮磷鉀復合肥 50~100 g/株,隨樹長大逐年增加。
花潔白清香、夏秋間開放,花期長,葉色濃綠,為的庭園觀賞樹種,多栽為行道樹?;商崛∠憔蜣共瑁部商嶂平喙┧幱?,有行氣化濁,治咳嗽等效。鮮葉可提取香油,稱“白蘭葉油”,可供調(diào)配香精;根皮入藥:治便秘。白玉蘭樹種不僅生長迅速,而且樹姿優(yōu)美、花香色艷,花蕾可入藥,木材材質(zhì)。它不僅可以采用種子繁殖擴大種群數(shù)量,還可以通過壓條、扦插等無性繁殖增加新的個體。由于白玉蘭與木蘭科諸多樹種有廣泛的親和力,應用白玉蘭作為載體可以培育和改良多種木蘭樹種的優(yōu)良性狀,提高園林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