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名稱 |
國槐 |
面向地區(qū) |
全國 |
播種時間一般采用春播,涿州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播種量每畝10~12kg??刹捎脡挪セ蜃鲀煞N方式。壟播時壟距70~80cm,壟底寬40~50cm,面寬30cm左右,攀高15~20cm,播幅10cm,覆士1.5~2cm。也可作,不起壟,行距60~70cm,播幅5cm。播后鎮(zhèn)壓,使種子與土壤密切結(jié)合,有條件時可覆膜。
國槐苗澆水要根據(jù)氣候條件、土壤質(zhì)地等因素,決定澆水次數(shù)。一般情況下,出苗后至雨季前澆2~3水,圃地封凍前澆1次封凍水,遇澇害時及時排水;播種前,育苗地畝施基肥(以有機肥或圈肥為主)3000kg左右,到6月上旬結(jié)合澆水可畝追施氮肥f如尿素)8~10kg,7~8月份追施尿素(好摻入適量復(fù)混肥12~3次,每次施肥量30kg左右。9月份以后不再澆水施肥,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
根據(jù)需要可以整形修剪成自然開心形、杯狀形和自然式合軸主干形3種樹形。自然開心形即當(dāng)主干長到3m以上時定干,選留3~4個生長健壯、角度適當(dāng)?shù)闹l做主枝,將主枝以下側(cè)枝及萌芽及時除去,冬剪時對主枝進行中短截,留50~60cm,促生副梢,以形成小樹冠;杯狀形即定干后同自然開心形一樣留好3大主枝,冬剪時在每個主枝上選留2個側(cè)枝短截,形成6個小枝,夏季時進行摘心,控制生長,翌年冬剪時在小枝上各選2個枝條短剪,形成“3股6權(quán)12枝”的杯狀造型;自然式合軸主干形是指留好主枝后,以后修剪只要保留強壯頂芽、直立芽,養(yǎng)成健壯的各級分枝,使樹冠不斷擴大。
唐代開始,科舉考試關(guān)乎讀書士子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能借此階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們的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毕笳髦?,舉仕有望,且“槐”、“魁”相近,企盼子孫后代得魁星神君之佑而登科入仕。此外,槐樹還具有是古代遷民懷祖的寄托、吉祥和祥瑞的象征等文化意義。
槐角,為豆科植物槐的果實,入肝、大腸經(jīng)。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杉鍦珒?nèi)服,或入丸散;亦可外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槐角具有降血糖、抗菌的作用。槐角的另外一個功效可能并不被熟知,《本草》云:“槐子明目黑發(fā),于牛膽中漬,陰干百日,食后吞一枚,七日輕身,二七日白發(fā)黑,百日通神?!?,沒錯,就是明目黑發(fā),補腦益壽。但其性寒,素體虛寒的人不建議服用。用量在6-9g。
槐樹花蕾干燥后之為槐米,涼血止血,清肝降火。主治腸風(fēng)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吐血,赤白痢,目赤,瘡毒,高血壓等病癥。相對于槐花。臨床上用槐米更多一些,本著其花未開、其精未散的原則,且槐米的功效著實強于槐花。配合地榆治療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痔血;配合仙鶴草、白茅療上部出血如咯血、衄血等。另外,槐米也可以作為染料,據(jù)說詩經(jīng)中“綠衣黃裳”的黃就是由槐米染成。
國槐,《中國植物志》中稱“槐”,別名守宮槐、槐花木、豆槐等,之所以命名為“國槐”,乃是與產(chǎn)自美國的“洋槐”相應(yīng)。國槐洋槐二者都是豆科,蝶形花亞科植物。不過,國槐是槐屬,而洋槐是刺槐屬。所以,洋槐學(xué)名叫刺槐,原產(chǎn)美國東部,17世紀傳入歐洲和非洲,18世紀末由歐洲引入青島,現(xiàn)全國各地廣泛栽植。二者大的區(qū)別在于花。洋槐花春天開,清香沁脾,花大而白,花序長而低垂,花型很像紫藤;而國槐花夏天開,無香,花黃綠色,較洋槐的小,花序碩大,并不下垂。二者都是優(yōu)良的蜜源植物。常見的觀賞植物龍爪槐,是國槐的栽培種之一,花期與國槐相同。
國槐是被子植物,其樹形高大,高可達25米。它開淡黃色的小花,未開放時稱之為槐米,可以用來烹飪食用,也可以入中藥,具有清涼收斂、止血加壓的功效。它的葉子和根部也可入藥,具有治療瘡毒、清熱的功效。
未開放時的花稱為槐米,可以用來烹飪食用。它是落葉喬木,花期在6至7月份。它可以作為景觀樹及行道樹、用以觀賞納涼,抵御風(fēng)沙。有很高的經(jīng)濟價值。它的木材具有很高的韌性,并且比較的耐水濕,很適合用來作為建筑材料、家居用品、藝術(shù)雕刻等。它的種仁富含淀粉,可用來釀酒,還可以用來制作成飼料等。
———— 認證資質(zhì) ————
最近來訪記錄